當前位置:報社動態
一期完整的培訓,如何科學設置課目、提升學習實效,回答好為了什么而培養的命題?
一次規范的教學,如何讓每個學員都有機會運用所學內容去闡述學思悟,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命題?
一項對標MBA培養模式的內部人才培養項目,如何充分調動學員參與其中,結合自身崗位與發展實際,自由組建小組、積極準備課題,開展規范化、科學化的開題答辯,回答好學習之后要怎么做的命題?
7月30日下午,河南日報社(集團公司)第二期百名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舉行期中開題答辯活動,124名學員分為28個課題團隊,圍繞數字化轉型、法人治理結構、現代化轉型等方向,結合實際為半程課程內容總結梳理,深刻回答“為了什么、培養什么、要怎么做”三大命題,共同譜寫報社干部人才教育新篇章。
為了什么
百名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今年已是第二期。在第一期的基礎上,結合全省“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要求,充分發揚課程模塊化、體系化培養等優良經驗,在培訓班次的籌劃實施過程中,黨委會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匯報,人力資源部與大河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組成專項工作團隊,反復修訂課程表與管理辦法,深入考察高等院校、行業企業的先進經驗與做法,明確了每位學員的學籍檔案管理制度和開題、結業雙答辯檢驗制度,招收本部綜合管理部門、各經營單位班子成員、骨干中青年干部共計124人,按結構分為三個班次,借鑒MBA培養模式,全流程講授現代企業管理各模塊知識,夯實學習成果、提升學習實效。
助力事業發展。當前,報社與集團公司正處于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客觀存在著新聞采編人才與企業管理人才比重失衡的現狀。事業發展,人才為先,黨委樹立明確導向,要培養一批能力素質過硬、來之能戰的現代企業管理復合型人才,在本職崗位、本位能力的基礎上,傳授現代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文化營造等各模塊知識,為“兩個現代”戰略奠定人才支撐。
優化人才結構。良好的干部人才隊伍,是事業接續發展、長效發力的基礎支撐。集團公司各下屬企業,存在著部分干部人才隊伍老化的問題,“有潛力的人才沒有經受過實戰歷練”,接項目、做業績的實踐經驗不夠豐富,帶團隊、抓管理的操作辦法不夠充實。針對這一實際,培訓班分主體班、拓展一班、拓展二班等3個班次,精準對應班子成員、部門與團隊負責人、具有潛力的儲備人才,積極組織現場教學、參訪教學,結合案例開展沙盤推演、小組演練等,搭建理論——實踐雙向作用橋梁。
營造學習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愿望,但缺乏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一刻不停增強本領??倳浀恼佌伣陶d,指出了干部加強學習的重要性。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如火如荼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報社內部也針對黨性理論、新聞采編、媒體融合等各板塊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培訓活動,百名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即是針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板塊,開展的系統性培訓,有助于在報社和集團公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打造標準化的學習模式。
培養什么
全體學員集中參與開題答辯,既是為了總結前半程課程所學知識,為全體學員創造一個梳理的契機,更是為了突出轉化學習成果,深刻回答“培養什么”的問題。全部28個課題,基本對應未來發展“四化”目標,精準立題、深刻解題。
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經營管理部主任袁興興課題團隊,以《堅持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有機統一——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題,深入剖析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發展現狀與發展路徑,結合集團公司實際設置研究方向。團隊中既有綜合部門的處級干部,也有經營單位的業務骨干,政策性強、針對性強。專家評委池強教授一邊提問一邊現場講授,生動闡釋了集團管理的三種管控模式。頂端公司的杜菲課題團隊,取一側面,以研究國有互聯網科技公司績效管理為切口,設定了以績效管理推動公司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提升的研究方向。推動數字化轉型。來自拓展班的譚彥課題團隊,《大數據環境下集團有限公司及下屬企業經營管理的挑戰及對策》獲得所處評委組最高分,擔當評委的社領導對結業成果予以高度期待。印務中心魏小軍為組長的課題團隊,研究《互聯網風口下傳統企業的發展機遇》課題,小組成員有的來自最為傳統的印刷行業,有的來自傳統門戶網站,有的來自物流行業,研究內容集眾智、納百長,獲得了專家評委的高度認可。研究資本運作。專家評委池強教授指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必須要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池強教授的點評,與集團公司資本證券化的發展目標高度一致。來自集團公司總經辦,目前在省文產辦借調工作的趙磊,克服“兩頭跑”繁重工作壓力,團結計財部、華隆公司等單位的學員形成合力,開展《報業集團上市的思考和實踐——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例》研究,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孫金水表示,這個課題可以做成具體的上市路徑分析,結業時做成了,未來我們上市就按這個課題的材料來做準備。
要怎么做
通過各模塊的課程學習,在崗與脫產兼容的培養模式中,來自各單位的學員接收了豐富的知識洗禮和觀點輸入,一個個“理論家”初步成型。但根據發展需要、結合形勢需要,報社與集團公司的發展,急需一批“理論家”成長為“實干家”,在各自的崗位上、在各自的領域內,發揮學習所得、務實展現成效,真正解決一批問題、帶來一些策略、取得一些成績。本著這一原則,本次期中開題答辯,人力資源部邀請報社和集團公司、網絡集團領導擔任內部評委,邀請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文資辦相關處室領導擔任行業評委,邀請知名企業管理與企業咨詢專家學者擔任專家評委,“三方用力”“綜合施治”,幫助學員準確指出各課題中“偏大、偏空、偏虛”的問題,從更高的站位、更宏觀的視角幫助大家找出“落地角度”,突出“學以致用、學用相長”。
評委準確“問診把脈”。董林書記在答辯現場與課題組頻頻互動,結合集團公司正在開展的任期制管理改革,他建議學員多與國資委溝通,研究好績效工資的系數制訂辦法。來自拓展班的學員高明課題團隊,研究《文化企業經營管理激勵機制的必要性及優化路徑》,評委一致認為“該小組的成員崗位接近市場一線,小組研究的方向也符合基層員工激勵實際”,對結業成果予以關注。來自頂端公司的課題團隊解剖頂端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論題時,劉雅鳴總編輯對課題組提出期望,主題非常好,開題答辯賦予的分數不足以折射研究本身的意義,希望學員能夠通過本次研究,為頂端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作出有益探索實踐。
學員加深自我剖析。在第四評委組的會場外,大河速遞公司倪滿園課題團隊剛剛結束開題答辯,小組成員沒有就地散場,而是圍繞專家評委給予的指導,開展自我剖析、自我修正,倪滿園拿起紙筆,以墻面作桌面,現場梳理大家的討論內容,為研究課題更加精準的作用實踐而進行完善。大河網絡傳媒集團的劉飛,是本次期中答辯唯一一個“獨立組隊”的學員,在長達半小時的答辯時間里,他一一記錄各位評委給予的研究建議,結束后回辦公室當場修改開題材料,“在結業的時候,我就更加有信心了,相信我的研究能夠更務實、更有效”,劉飛興奮地表示。
研究路徑指導實踐。專家評委池強在與趙磊課題團隊關于企業上市的課題進行充分提問后,當場表示“我愿意做你們課題的指導老師”。孫德中副總編有著豐富的理論研究經驗,他要求課題組首先把核心概念界定清楚,明確數字化轉型不等于數字經濟的邏輯關系,提出了諸多“尖銳”且務實的問題。王珂副總編在答辯現場多次強調,希望看到課題團隊最終把理論研究落腳到“見真招”上面,為報社現代化轉型發展真正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不要“為了答辯而答辯、為了結業而結業”。大河投資公司的舒紅娟課題團隊,主要針對如何優化文化企業激勵機制做研究,她表示,投資公司目前正在做薪酬制度改革,我們的研究本身,就是與實際工作相輔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希望通過我們小組后半程的認真思考與總結,能夠為各企業優化經營管理激勵制度帶來一些參考和借鑒。
培養理論家,鍛造實干家。第二期百名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豐富的課程,提供了大量理論支撐。開題答辯與結業答辯,則是提供了“讓理論具化”的平臺。124名學員,28個課題團隊,在充分吸納總結開題答辯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在未來半年的時間內,力爭進一步加強學習、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在最終結業之時,向個人、向單位、向未來交上一份豐富而有效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