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集團動態
11月20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閉幕,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承辦的云上主展館,以五大亮點叫響文博會,境內外云端總訪問量達1419萬人次。
一是云端辦展大放異彩。本屆文博會首次以“云上”形式舉辦,融合了5G、大數據、AI等新技術應用,通過B2B展覽模式,24小時不間斷集中展示、精準推送。云開幕、云展廳、云招商、云簽約、云大數據“五朵云”,打造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動于一體的網上展會新平臺。點開云上文博會河南館,琳瑯滿目的文化創意產品映入眼簾。在時尚創意、數字技術等的加持下,“老家河南”文化資源優勢越發凸顯,“塑造”了眾多嶄新的文化產品,給觀眾帶來了豐富的文化體驗。河南館內展出的視頻、3D和圖文展品有近500個,交互站點近100個,是參展省份中展示數量、展示內容、展示形式最多的展館之一。
二是黃河文化成為焦點。主展館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著力講好“黃河故事”“河南故事”。文明之源板塊通過視頻和三維技術重點展示二里頭遺址、雙槐樹遺址等發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擇中建都的理念,展現黃河文化與中原文明。文旅融合板塊圍繞構建“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文旅發展格局,重點展示鄭汴洛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板塊和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三山”連片示范區的文旅項目,叫響河南文旅品牌。融合創新板塊展示河南省在文化產業上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融合創新,文化融合產業的百舸爭流,推動河南由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強省轉變等方面的具體成果。
三是大美河南充分彰顯。河南館充分借助云端展會最新技術、最新語言表達方式,用科學來記載歷史,用數字來標注現代,以超現代的科技風,打造一個超越現代,不忘傳統的數字中原。河南館整體布局的靈感來源于河南山脈菱角與折線、黃河流水之靈動、牡丹盛開之造型,既流暢又與主題進行了深入切合。通過源于浩蕩黃河之“中”的展館呈現,展現大河之南的厚重歷史;擇取開放牡丹花瓣中的元素,以三山等高線為基本造型,將中原文明的起源、河南文化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和未來異化為綻放的牡丹花造型,展現中原更加出彩的主題。
四是云上交易渠道拓寬。今年共有124家河南文化企業參與文化產業綜合交易展示,涵蓋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文化旅游類、新聞出版類、工藝美術類、藝術品類、創意設計類等展項413個,系統展示我省文化體制改革最新成果和優質文化項目、拳頭產品,進一步提升了我省文化企業、產業項目和文創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數十項投融資項目,全面展示了我省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資源、品質優良的文化創意產品、和國內領先的文化科技成就。達成了諸多合作意向,網上交易渠道有了新的拓展。
五是專業團隊保障有力。從“面對面”到“屏對屏”,今年文博會首次打破了展示的時空限制,開啟“云端”模式,在線上廣招天下客,足不出戶做貿易,因此對創意策劃團隊是個極大的考驗。按照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理念,集團集中力量,從河南文投與大河全媒體抽調兩支核心創意策劃團隊力量,全面參與文博會籌備工作,從展品收集、方案撰寫、場館設計搭建、展板設計、云端技術支持、720全景、3D掃描到巡館解說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歷時52天,圓滿完成文博會河南館的設計搭建。